導航:首頁 > 試題資料 > 考研政治裡面生產資料是什麼

考研政治裡面生產資料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1-01-24 06:37:34

A. 考研政治考什麼

第一部分 考試說明

一、考試性質

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是為高等學校招收碩士研究生而設置的。其中,政治理論科實行全國統一考試。它的評價標準是高等學校優秀本科畢業生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證被錄取者具有基本的政治理論素質並有利於各高等學校在專業上擇優選拔。

二、考試的學科範圍

考試范圍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或有關基本理論在這一領域中的運用)。

考查知識范圍詳見本大綱第二部分;基本題型示例參見第三部分。

三、評價目標

政治理論考試在考查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注重考查考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生應能:

1.准確地再認或再現有關的哲學、歷史、經濟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識。

2.正確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中的有關范疇、規律和論斷。

3.運用有關原理,解釋和論證某種觀點,辨明理論是非。

4.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比較和分析有關社會現象或實際問題。

5.結合特定歷史條件或國際、國內政治經濟生活的背景,綜合認識和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

6.准確、恰當地使用本學科的專業術語,文字通順,層次清楚,有論有據,合乎邏輯地表述。

四、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答卷方式

閉卷,筆試。選擇題的答案必須答在答題卡上。非選擇題的答案答在答題紙上。

(二)答題時間

180分鍾。

(三)各部分內容的考查比例

試卷滿分為100分。其中,必答題為90分,考查范圍和內容比例為: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約22分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約20分

毛澤東思想概論約18分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約20分

形勢與政策約10分

選做題為10分,考生應在兩道試題中選取其中一道作答。第Ⅰ道試題考查「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部分的內容,第Ⅱ道試題考查考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等課程中的一門或多門的相關知識,認識和分析當代世界一些重要問題的能力;若考生兩題都回答,只按第1道試題的成績記入總分。

(四)題型比例

選擇題I(在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約16%

選擇題II(在四個備選答案中,至少有一個符合題意的答案)約34%

分析題約50%

第二部分 考查的知識范圍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和含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及其歷史形態。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中的偉大變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形態和基本特徵,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在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現象,提高道德素質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時代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科技革命。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及其理論成果。

(二)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1.物質及其存在形式

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及其意義。物質與運動,運動與靜止,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

2.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

實踐的本質、基本特徵和基本形式。實踐的主體和客體及其相互作用。人對物質世界的實踐把握的基本環節。自在世界和人類世界的關系。

3.意識與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意識的產生、本質及其能動作用。世界的統一性和多樣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三)世界的聯系、發展及其規律

1.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恆發展

聯系的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聯系與系統。發展的永恆性和普遍性。發展的實質。唯物辯證法過程論的內容和意義。規律及其客觀性。現象和本質。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實性。

2.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肯定和否定及其關系

事物存在的質、量、度。事物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及其相互轉化。事物發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辯證關系。辯證的否定觀及其方法論意義。

3.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矛盾在事情發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及其方法論意義。中國傳統哲學中矛盾觀及其現代意義。

(四)認識的本質和過程

1.認識的發生和本質

認識發生的現實基礎。認識的本質。主體在認識中的作用。認識中的反映與信息、選擇、重構的關系。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與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中國傳統哲學中的知行觀及其現代意義。

2.認識的發展過程

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系。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認識過程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3.真理與價值

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及其辯證關系。真理的具體性。檢驗真理的實踐標准。

價值及其客觀性和主體性,價值評價及其尺度,價值選擇及其實現,真理和價值的關系。

認識論與思想路線。黨的思想路線及其意義。

4.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

思維方法的本質及其在認識中的作用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的統一。辯證思維方法與科學方法,思想方法

(五)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1.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和本質

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在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中的作用。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協調發展。社會的實踐本質。

2.社會的經濟結構

社會經濟結構的內容和功能。生產力的內涵、構成要素和特徵。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生產關系的本質和內在結構。

3.社會的政治結構

社會的政治結構及其構成要素。國家的本質和職能。

4.社會的觀念結構

社會的觀念結構與意識形態。意識形態的本質、相對獨立性及其社會功能。文化的本質和功能。文明和文明形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

(六)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1.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社會規律及其特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系及矛盾運動。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規律的內容和意義。

2.社會發展的動力

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容和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生產力標准」的依據及意義。階級斗爭在在階級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革命和改革。科學技術的社會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科學技術發展與「全球問題」。

3.歷史的創造者

社會發展和人的活動的關系。人民群眾在歷史中的作用和地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七)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

1.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社會形態及其更替。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決定性和選擇性。社會發展道路的統一性和多樣性。社會發展過程的前進性和曲折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2.人的本質和人的價值

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的本質。人的價值及其實現。社會發展與以人為本。

3.共產主義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人的自由及其實現。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一)導論

1.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創立和發展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形成的歷史背景、理論來源。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發展的理論。

2.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關系。研究生產關系包括研究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

3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任務

經濟規律的客觀性。經濟規律的類型

(二)社會經濟制度與經濟運行的一般原理

1.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

社會經濟制度的更替。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

2.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

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徵。商品經濟的兩個發展階段。

3.商品經濟的基本原理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產商品的勞動的二重性。商品的價值與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簡單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起源。貨幣的本質和職能。貨幣流通規律。紙幣和信用貨幣。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市場機制。價值規律的主要作用。

馬克思勞動價值理論的時代性。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

(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及其發展階段

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

資本流通形式與商品流通形式的區別。勞動力成為商品的重要條件。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及其特徵。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區分及其意義。土地、設備、原材料等生產要素在商品生產中的作用與勞動創造價值的關系。剩餘價值率。資本主義工資的本質。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超額剩餘價值。

資本積累。資本有機構成。資本的積聚和集中。

剩餘價值轉化為利潤。利潤轉化為平均利潤。商品價值轉化為生產價格。商業資本和商業利潤。借貸資本和利息。銀行資本和銀行利潤。股份資本和股息。土地所有權和地租。土地價格。

2.壟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徵

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生產集中和私人壟斷的形成。壟斷成為資本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壟斷和競爭的關系。壟斷利潤。壟斷價格。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實質和雙重作用。

3.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的必然性和長期性。

(四)資本的運行

1.資本運行的一般原理

產業資本循環經歷的三個階段和採取的三種職能形式。產業資本循環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資本周轉。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技術進步和固定資本折舊。資本的周轉時間和周轉次數。制約資本運動速度的因素。資本周轉速度對商品生產和價值增殖的影響。

社會總資本運行的核心問題。分析社會總資本運行的兩個基本理論前提。簡單再生產。擴大再生產及其兩種方式。社會總資本簡單再生產的實現條件。社會總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前提條件、實現條件及其意義。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根源和周期性。

2.壟斷階段的資本運行

資本主義國有制的產生和發展,國有壟斷資本和私人壟斷資本在企業范圍的結合。國家對經濟活動的調節和干預。

3.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向國際范圍的擴展

國際分工和生產國際化。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范圍擴展的主要形式和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在經濟發展中的矛盾和合作。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協調。

(五)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與經濟制度

1.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

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基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特徵和建立的客觀依據。公有制經濟的涵義和多種實現形式。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3.社會主義個人收入分配製度

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個人收入分配製度的客觀必然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特點。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理順分配關系,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問題,促進社會公平。

(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計劃與市場兩種調節手段的有機結合。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企業是重要的微觀經濟活動主體。企業性質和組織形式的多樣化。構建以現代產權制度為基礎的現代企業制度。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基礎

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完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調控體系

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完善國家宏觀調控體系,提高宏觀調控水平。

5.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保障體系

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性。社會保障體系的主要內容。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七)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關系

1.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客觀趨勢

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物質條件和現實基礎。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2.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經濟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為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的合作與競爭,提高國際競爭力。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種社會制度的並存和發展。

三、毛澤東思想概論

(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1.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行動指南。毛澤東思想是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必然產物。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

2.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涵義和科學體系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定義和科學內涵。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獨創性發展。毛澤東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基本綱領

1.近代中國社會與資本階級民主革命

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點。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對的兩大歷史任務。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發生的歷史必然性。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及其歷史地位。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其意義。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形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

3.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

新民主主義政治綱領。人民民主專政是中國革命的主要經驗和主要綱領。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中國共產黨是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的統一論者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問題

1.武裝斗爭和農村包圍城市

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的三個主要法寶。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中國武裝斗爭的實質。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基本理論。人民軍隊建設的原則。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

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現實可能性。中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和發展。實現革命統一戰線的基本原則和主要經驗。

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全民族的先鋒隊。黨的建設是一項偉大的工程。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

(四)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原則與經驗總結

1.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的思想

新民主主義社會的過渡性質與主要矛盾。中國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物歷史條件。

2.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內容。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建設的關系。

3.社會主義改造的經驗總結

對農業、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經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五)社會主義若乾重大理論問題的探索成果

1.走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以蘇聯經驗為借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工作。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

2.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學說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發展動力。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的社會矛盾。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成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

3.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階段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戰略

社會主義分為不發達和比較發達兩個階段、中國處在不發達的社會主義階段。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兩步走戰略。

(六)社會主義建設的方針政策

1.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前進的方針。適合國情的中國工業化道路。經濟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2.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實現民族平等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繁榮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基本方針。發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建設宏大的工人階級知識分子隊伍。

3.社會主義國防建設和對外關系

建設現代化國防,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反對霸權主義

4.執政條件下黨的建設

加強執政黨的建設,提出「兩個務必」。思想政治工作是經濟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線。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

(七)掌握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1.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實事求是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獨立自主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2.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的重大意義。

四、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一)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1.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歷史條件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兩次歷史性飛躍。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和社會歷史條件。

2.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它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水平,對當今時代特徵和總體國際形勢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形成了新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體系。鄧小平理論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堅持、發展和創新。

(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會歷史條件

當代世界的新變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歷史經驗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歷史依據。國情與黨情的新變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現實依據。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內容

「三個代表」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發展先進生產力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礎條件。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斷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歸根到底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1.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和發展

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一思想路線有力地推動和保證了撥亂反正與全面改革的進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貫穿於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黨的思想路線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堅持先進性和增強創造力的決定性因素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路線的基本要求

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歸宿。尊重實踐、尊重群眾,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根本體現。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三個有利於」是判斷我們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標准。

(四)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

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基本理論問題

「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理論問題。搞清楚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認清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同志對社會主義各方面的本質要求進行了闡述,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了新的科學水平。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及其確立這一任務的依據。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現階段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

1.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和特徵。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重要意義。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內涵。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三者有機統一,不可分割。

4.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經驗

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條經驗。這十條經驗,覆蓋了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面,是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

(六)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

1.全面理解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2.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目標和步驟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分「三步走」的戰略步驟。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發展戰略的特點。

3.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鄧小平同志關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西部大開發戰略及其意義。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全面繁榮農村經濟。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實行速度、結構、效益、質量的統一。

4.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教興國戰略的內涵。推進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實現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培養、吸引和用好各類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內涵以及實施這一戰略的意義。

(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和基本內涵。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徵和框架。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主要任務。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這一基本經濟制度的依據。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統一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製度,確立這一分配製度的依據。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正確處理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實行多種分配方式的關系,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注重社會公平,合理調整國民收

B. 考研政治:關於資本的有機構成

  1. 由資本技術構成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叫做資本的有機構內成容。

  2. 資本有機構成由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 資本的構成可以從物質形式和價值形式兩個方面進行考察。從物質形式來看,資本構成表現為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料數量和使用這些生產資料的勞動力數量的比例關系,叫做資本技術構成。從價值形式來看,資本構成表現為生產資料價值和勞動力的價值即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數量的比例關系,叫做資本價值構成。資本技術構成和資本價值構成有著密切的聯系。後者是由前者決定的,資本價值構成的變化,一般地都是資本技術構成變化的反映。馬克思把這種由資本技術構成所決定並反映技術構成變化的資本價值構成,稱為資本的有機構成。

  3. 資本的有機構成用公式來表示即 c:v。例如,某產業資本家以1000萬元投入鋼鐵生產,其中用於煉鋼爐、機器、廠房等生產資料方面的不變資本為 900萬元,用於僱傭勞動力方面的可變資本為 100萬元,資本有機構成就是9:1 。

C. 考研政治,第八題,國營經濟和公有制經濟,一直沒搞懂,他們各自本質

這是政治題,一般的,政治題的答案都是書上出現過的原話或者接近的提法

C選項絕對是政治課本上出現過的,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鄧小平理論裡面出現過的說法

一般選擇題就喜歡考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書本一定要熟讀,好像最經典的社會主義有初級階段的提法最先是誰提出來的,一般人可能會選鄧小平,其實課本上有記載是毛澤東同志最先說過社會主義應該分幾個階段,有初級的,大概是這樣寫,原話我就不記得了。

這樣說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如果從題目上說,人家問新民主主義社會與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區別,這個其實書上有,簡單來說就是剛剛建國的時候還是屬於資本主義社會,但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了,要對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因此,這個階段是新民主主義階段。如果非常不恰當的理解就是還有一點資本主義的味道在裡面,而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公有制為主體。所以這才是根本區別。。。

而國營經濟掌握經濟命脈這不是根本區別,好像其他很多國家,經濟命脈相關的,如核電站、鐵路、地鐵全部都是國營的,電視台也是國營的,難道他們就是社會主義了?其實不然,還要看是不是公有制為主體,佔主要經濟成分,換句話說,除了這些命脈產業,還有其他產業都是公有制的,而且佔主導地位,然後才是其他經濟形勢共同發展。

你光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掌握國家命脈其實很多國家都有,然而他們並不是社會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裡面最主要的核心一點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你只有國家命脈是國營,其他領域還不是一樣存在資本主義剝削?因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定是還有別的產業是公有制,這樣才能保障工人們的權益不被剝削,這樣才算是社會主義,否則,你只有國家命脈是國營,其他領域繼續私營,繼續剝削,就不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那種希望保障工人的想法了。。。

記住書上的提法,社會主義經濟的根本特性就是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形式共同發展。

P.S友情提示,政治書你要熟讀,特別是一些重點的提法,這才是做政治選擇題的命脈啊老大。。。。政治選擇題最喜歡就是考很細節的東西,一定要熟讀課本,畢竟考研是選拔性考試,看誰讀得細了。。。

D. 考研政治。請通俗地解釋下什麼是"生產關系"。謝謝

我是農民種出的糧食買給你加工之後再買,這是典型的生產關系。

E. 考研政治買什麼資料好呢

大綱和大綱解析必須要有的,配套的習題可以選擇肖秀榮或者任汝芬的,去年用的是肖秀榮的1000題,最後還買了一本他的時事政治。另外,風中勁草核心考點沖刺也是一本好書,是大綱解析的濃縮版,考研必備。到12月份,啟航的會出一本小冊子,20天20題,主要是針對分析題的,必背。
這是去年用過的,僅供參考:《思想政治理論考試大綱解析》
《肖秀榮1000題》
《風中勁草核心考點沖刺》
《形勢與政策以及當代世界經濟與政策核心預測》肖秀榮編
《啟航20天20題》
肖秀榮、任汝芬的《最後四套題》
其中,風中勁草和啟航20題都利於背誦。

考研政治
碩士研究生教育按照培養目標的不同,分為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高層次學術研究型專門人才,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掌握某一專業(或職業)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

F. 政治考研:生產要素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包括物質生產資料,另一類則是人的勞動,包括人們在生產過程中提

你好,抄獲取真題的途徑主要有以襲下五個:一是直接找該大學的學生學長要;二是去該大學找找校內或周邊的復印店,一般復印店都會留有以前的試卷以方便後人來復印;三是去該大學找校內書店、考研代理機構來代購;四是上該校BBS、考研論壇之類的論壇找;五是上淘寶之類的購物網站搜索購買。祝你考研成功:)

G. 考研政治中,生產資料和勞動資料的區別是什麼呢

生產資料是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的總稱而勞動資料是作用於勞動對象上的工具,即生產工具

H. 考研政治中可變資本什麼意思,能舉個例子嗎

可變資本(V)是指用於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要生產過程中由勞動力的使用創造出大於自身價值的價值,使預付資本價值量發生了變化。

I. 生產資料 生產要素

生產資料,即人們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所必需的一切物質條件,即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版。又稱生權產手段。包括土地、機器、設備、廠房、工具、燃料、原材料、輔助材料等。生產資料是生產力中物的因素,在任何社會生產中,人們總是藉助於生產資料,通過自己的勞動生產出勞動產品。

生產要素指進行物質生產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環境條件。一般而言,生產要素至少包括人的要素、物的要素及其結合因素,勞動者和生產資料之所以是生產的最基本要素,是因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它們始終是生產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當勞動者和生產資料處於分離的情況,它們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要素。它們要成為現實的生產要素就必須結合起來。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的結合,是人類生產的一般條件,沒有它們的結合,就沒有社會生產勞動。但由於生產條件及其結合方式的差異,使社會區分成不同的經濟結構和發展階段。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會有新的生產要素進入生產過程,生產要素的結構方式也將發生變化,現代科學、技術、管理、信息、資源等要素將在現代化大生產中發揮各自的重大作用。

生產要素市場包括生產資料市場。

J. 考研政治復習資料什麼比較合適

考研政治復習,首先要學會把知識點、考點整理歸納,使之條理化,不然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其次要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提高復習的效率,因為快速閱讀不僅不僅可以節省時間,同時對抓材料的脈絡和重點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利於歸納總結、分析記憶。復習的側重點可根據考試大綱和你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快速閱讀和記憶的掌握,建議練習一下《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在快速閱讀和記憶方面幫助很大,關系整個復習備考及考試。如果你的復習、答題效率低的話,有必要去練習掌握。

馬原主要考查原理,原理把握好了,答題就會得心應手。馬原分析題考哲學,集中在辯證法和認識論。政經主要考查選擇題,而科社一般只考查一道選擇題。所以復習重點是哲學,後續更多的復習時間要放在哲學上。

毛中特是考研政治五門課程中考查分值最多的一門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復習要結合當年考試大綱和以往考查重點。

思修法基這門課程難度相對較小,選擇題主要考查法律基礎部分,分析題有兩種命題思路:一種是單獨考查思修部分,另一種是思修與法基的結合。此門課程的傳統重點是愛國主義、人生價值和道德理論。

備考要以考綱為統領,圍繞考綱來展開復習,重點關注新增的考點。做題訓練是鞏固的最好辦法。

閱讀全文

與考研政治裡面生產資料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32014南開大學國家獎學金名單 瀏覽:560
專升本考生考研復試 瀏覽:354
研究生給導師寫自薦信被婉拒了怎麼回復 瀏覽:470
2020中科大非全日制分數 瀏覽:747
江西非全日制研究生 瀏覽:1
2016全日制自考學校 瀏覽:86
考研廣播電視學分數線 瀏覽:465
研究生什麼年齡能考試 瀏覽:580
中科院大學研究生考試培訓 瀏覽:43
全日制大專免考免試入學 瀏覽:943
考研在學校租房子 瀏覽:543
上海全日制專升本報名 瀏覽:924
事業單位必須是全日制學歷嗎 瀏覽:233
出國讀研澳洲 瀏覽:340
金融研究生考英語考試 瀏覽:43
雲南大學研究生比較好的專業 瀏覽:32
本科生考在職研究生報考時間 瀏覽:173
密碼學專業考研科目 瀏覽:996
工程學院針對的考研的學校有哪些 瀏覽:982
研究生考試366分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