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大学考研 > 南开大学研究生学院

南开大学研究生学院

发布时间:2020-11-26 19:51:38

❶ 关于南开大学研究生的几个问题

1.经济学院和商学院是南开竞争最激烈的几个学院,商学院除去
保送回生
招138人(答2013),经济学院除去保送生招283人,学校内部文件提到,学校研究生每年大约以5%的比例
扩招
,所以人数上会有小幅浮动。
2
非这个学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
会计硕士
吧,
3
南开的研究生一直都是自费,只是用你的奖学金来抵消学费的。我们的奖学金是7000+3400,其中7000是学费,其余3400每个月给你340,分10个月发放。

❷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怎么样

南开大学的研究生院并不是一个办学实体,就是一个管理机构,几间办公室而已。你需要说清楚具体的专业、培养单位(学院、研究所等),别人才能告诉你这个专业、这个培养单位怎么样。单纯一个研究生院,无所谓好坏

❸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在哪里

没有研究生院这一说法吧?你问哪个院的研究生,还是问研究生住哪?
研一的住儒西、泰达和本部,研二一般都在本部了。

❹ 南开大学研究生在哪个学院

哪个学院也有
看你报的是什么专业啊
研究生跟本科生一样
并不是单独的一个学院
只是像比本科生高出一级来的学生似的

❺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的发展目标

南开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成绩,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授予了世界著名科学家陈省身、瑞典国著名作家扬·米尔达尔、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了日本国学者千宗室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日本国学者依田熹家历史学博士学位。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以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为工作中心,以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根本,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标,发扬南开精神,为把南开大学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贡献力量。

❻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在哪个校区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呢

南开大学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分为四个专业方向:_ 01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 _ 02①101政治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416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南开大学研究生院出售历年

❼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与中科院哪个好

他们为什么向往中科院研究生院
科学殿堂培养创新生力军
2010-09-15
本报记者 雷宇 实习生 刘贞 通讯员 贾宝余
夏日的清晨,华中科技大学南12楼。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全国招生咨询会在此举行。
一大早,七八个学生直奔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展台,一下把研究生部主任贾艳团团围住,“我们下定决心要考你们所,因为我们的老师就是你们那里毕业的。”年轻的面庞上,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这几个学生的老师朱锦涛,2005年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后出国深造,培养单位是长春应用化学所,四年后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正教授,并评上了博士生导师,时年31岁,这在当下的高校实属罕见。而“锻造”他的母校自然也让他的学生们无比神往。
事实上,这样的场景在中科院研究生院一年一度的招生咨询会上屡见不鲜,曾经的毕业生往往就是当下报考的活广告。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科院坚持“科研与教育并举、出成果与出人才并重”的方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完善了与高水平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形成了以研究生院为主体和形象、以培养单位(中科院各研究所)为基础和延伸、以各专业学院(系)为枢纽和平台的网络式教育体系,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
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曾经推出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显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总得分和3个一级指标在全国研究生院中都排名第一。此前,南方一家教育评估机构对全国研究生院进行评估,连续三年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评为理科第一、工科第二,综合第一。
中科院研究生教育的吸引力何在?连日来,中国青年报记者追踪中科院几代研究生,试图从他们的考研故事和记忆里,探寻中科院研究生院独特的“魅力”。
每天都能面对面聆听大师的指导“这里的大牛太多了”
陈旭是中科院研究生院2009级研究生,培养单位是高能物理研究所。在华中地区某高校上本科时,学校里也有一位院士;但大学四年,只有毕业典礼上终于见到一次真容,耳提面命的机会只是一种奢谈。
在中科院读研不到一年,陈旭感慨在这里见到的“大牛”真多,“只要是上课时间,走进研究生院教学大楼,要是寻不到几位院士正在讲课,那才是意外。在任何一间教室,都有可能看到在讲台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或者某个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中科院研究生院早年的毕业生,也有类似的感受。
“最难忘在研究生院有幸聆听了多位大师的课程,受益匪浅。研究生院不仅聚集了各研究所的科学大师来任教,而且也汇集了中科院之外的名师来讲学。像北京大学王宪君的数理逻辑、北京师范大学刘辽的广义相对论、中国社会科学院梁存秀的德国古典哲学等。”清华大学教授刘兵,20世纪80年代就读于中科院研究生院,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年那些名家所开的课程。
在中科院工作的300余名两院院士直接参与研究生指导工作。大师授课、院士授课已成为中科院研究生教学中的常态,仅2009年度共五周时间的夏季小学期,就有78名来自中科院各培养单位和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其中包括51名两院院士。统计显示,直接走上研究生院讲台为研究生讲授基础课或专业课的两院院士,平均每年就有140余位。
面对面聆听大师的指导和教诲,对从全国各地高校走进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学子们来说,是经常的事情。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使中科院的研究生们倍感骄傲、自豪和“幸运”,也最令其他院校研究生感到“眼红”和羡慕。
不仅仅是授课的师资,还有朝夕相处的导师。
中科院研究生院有着独特的培养模式——“两段式培养”,第一阶段集中在研究生院北京集中教学园区进行一年的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学习;第二阶段在研究所跟随导师进行论文研究和科研实践。
中科院岩土力学所在读博士纪文栋听本科的室友讲过一个故事。这位同学在一所重点高校读研,到毕业聚会时,导师竟然叫不全前来道别的研究生姓名,因为这个长期东奔西走的“老板”门下的研究生足足可以开一个中学的实验班,“当时场面太尴尬了!”
这样的场景让纪文栋感觉很难想象。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在中科院读研三年,几乎天天都能在实验室里看到导师的身影。
中科院研究生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也是国内甚至亚洲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机构,在校生规模超过3.6万人,在外界看来这一数字无疑十分庞大。
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院士则算过一笔账:这里的导师超过8000名,加上相当一部分硕士生在三年级就转为博士生,其实一名导师每年平均只招收一个研究生。
即便是某些热门学科专业的个别院士、“百人计划学者”等骨干导师,也最多只可增加1至2个指标;中科院还规定,不管哪个学科、不论导师什么资历,在五年内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总数不超过9名。
“就导师而言,我们研究生院始终考虑到每位导师都必须有足够的精力、时间、研究项目,要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负责。”白春礼院士说。
在参与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的实践中,找到人生方向
新世纪之初,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京宣布,由该所研制的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款通用CPU“龙芯一号”投产成功,这表明我国已初步掌握了当代通用CPU的关键设计技术,结束了我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
鲜为人知的是,在“龙芯一号”年轻的研发队伍中,中科院在读研究生占了一半以上。
蔡嵩松15岁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从一位大学同学的哥哥那里得知“龙芯”团队,奔着“龙芯”这个耀眼的名词而来。而今他已在该研究领域小有名气,而他在这里的一大批同学,早已成为跨国公司的青年才俊。
事实上,不仅仅是“龙芯”的研制,神舟飞船的发射、绕月探测工程、大型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等重大科学项目和工程中,都闪现着中科院研究生的身影。他们的身份虽然是学生,但已经活跃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没有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很难培养出高层次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中国科学院拥有国家多项大科学工程设施,而这些大科学工程也由此成为研究生们成长的“沃土”。
此外,遍布各研究所的近60个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70余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0余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众多的重要科技项目也为学生的科研训练提供了无限机会。
即使一些偏远地区的研究所,同样拥有魅力无穷的科研项目。
1995年考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李庆军,如今已是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副园长。2001年3月,在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在世界上首次系统研究和命名了一种新的植物远交机制——卷曲花柱性(Flexisty鄄ly),成果发表在了《自然》杂志上,其博士学位论文《山姜属植物花柱卷曲性异交机制的研究》获2004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他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他的这些工作都是在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土地上做的。
李庆军说,这一切都得益于第一线的观察研究,“植物也好,动物也好,它原来在哪个地方生长,它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在那个地方才能得到第一手的资料,不然的话研究的结果可能就不那么准确了,这些就不是在北京、上海的空调房里能够发现的。”
在中科院,像西双版纳植物园这样,据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研究所还有很多,比如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干旱区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绿洲系统演化与绿洲生态农业等等,在这些地方实地研究得出的数据、结论无疑会更精准。
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给研究生提供充足而且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在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高随祥教授看来,研究生有别于大学生,不应再满足于单纯地被“教”,仅仅被灌输一大堆知识,而更应看重被“带”,受到真正的科研训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不仅精于“教”、同时也长于“带”。
高随祥介绍,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导师都是在学科前沿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不少人是各自学科领域内的学术领衔人物。他们紧跟学科发展步伐,最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最掌握学科发展方向,知道在自己的学科领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由导师言传身教,带着你一步步地进入科研前沿,自然更易开窍。
“我想中科院培养研究生与高校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学生可以直接参与许多国家重大科研课题。这对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中科院81届研究生、中科院院士李国杰如是总结中科院研究生培养特色。
“这里的氛围,就是要你全力以赴”
中科院研究生院没有自己的本科生,这里听不到照顾“本校生”的任何传言,五湖四海学生融汇一炉,构成了一种中科院特有的文化氛围。
在这里上学,还不用为生计发愁。提起选择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初衷,中科院水生物所一位女同学说:“中科院的待遇不错,在这里,我不必面对学费和助学贷款的压力,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曾让这位女生感到担忧的是,读了研究生,每个月的补贴根本不够生活,但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不愿意给家里添负担,读书期间在外面打工兼职,会浪费大好时光。
当她真正走进中科院,发现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这里不仅待遇好,而且有严谨的学风、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更加吸引她,“因为这些真正有助于我们的成长。”
目前,虽然因所属院所、专业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即将启动的新的奖助体系,中科院研究生院一年级硕士生每年最低的奖助金接近1万元,高年级硕士生每年约1.8万元,而二年级以上博士生的奖助金平均每年达到3万余元。
让中科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一学生蔡毅感觉自豪的是,自己所在的实验室拥有价值昂贵的扫描电镜,而且还有一台上千万元的核磁共振仪器,有这样配置的高校在全国来说都屈指可数。今年有10多家高校前来申请实验时间,外校的学生要花时间精力奔波还要等空余时段。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002级研究生赵环昱说,中科院有很好的科研硬件设施,尤其对于需要做很多实验的工程类专业学生来说,这是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一般的高校,学生可能有想法,但是硬件设施不到位,也没法去做。在中科院,有硬件设施做支撑,又有导师的悉心指导,只要自己有想法,就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研究甚至独立申请课题。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赵环昱总共发表了8篇论文,5篇SCI,1篇EI,1篇ISTP,1篇核心期刊。她还被国外的一个SCI期刊邀请评审论文,毕业时,她顺利留在了近代物理研究所。
这里正在培育一种国际化视野和境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自2000年9月开始,“越洋”请来25位全球知名专家执掌教鞭,其中15人来自斯坦福、密歇根、德州大学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著名科研机构。如此强大的师资力量,令英国《自然》杂志感慨:“上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生教育。”
纪文栋在所里两年多时间,仅国际岩土力学学会主席、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的汉斯教授就来过三四次,不仅宣传国际前沿发展方向,而且讲授“如何做科研、如何寻找突破路径”,“同样的话从大师嘴里说出来感觉都不一样。”
导师们由于工作需要,和国外交流很多,有很多的出国机会,因此,中科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在学期间出国参加学术会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读博士王志立说,自己所在的课题组,博士生五年当中至少有两次出去的机会,有的人甚至机会更多,“参加几次国际会议以后,眼界一下子宽了,思路也开阔了。”
当然,在中科院攻读研究生,也需要超常规的付出。“想轻松就别来中科院”。蔡毅以前上本科时也经常帮本校读研的师兄干活,实验室到晚上人就很少。现在在中科院,甚至周末的晚上,基本都是人丁满堂,“一方面是科研项目太多;再就是牛人太多了,都想做出好一点的科研成果。”
令这个读研不到一年的小年轻感到自豪的是,一个师姐博士马上毕业,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国际核磁共振会议上,做了15分钟报告,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明天。
解除后顾之忧,提供最佳平台,营造公平氛围,多样化的国际化学习机会……一切努力的背后都是为了打造一种环境,“到这里来就是要让你全力以赴去做科学家”。
中科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是中科院研究生院78级的学生。他说,自己当科学家的梦想是到了中科院之后产生的,以前对科学只是一种兴趣,目标也是模糊的。读研究生之后,“进中科院就是当科学家”的思想一下子进入大脑,而且这个目标一下子变得很近。
一组数据为中科院精心营造的环境提供了最好的注脚:
仅仅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科学院所培养的研究生中,就出现了40多位两院院士。作为衡量博士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根据1999年到2009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结果统计,中科院研究生院以不足10%的在读博士生比例数,达到了平均16%以上的获奖比例。

❽ 南开大学研究生院会不会歧视自考生

都是靠实力说话的,如果你的成绩不够,不歧视也没有用,如果你的成绩足够好,歧视你也没有用,要靠自己的硬实力说话。
自考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❾ 南开大学研究生好考吗

南通大学的研究生的事比较难考的,因为这个过程中需要突破自己,还需要竞争到很多人才可以。

❿ 关于南开大学金融考研

南开大学的金融类专业,往年的复试分数的确都比较高,难度也是比较大。

1、录取方法:

根据南开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的有关说明,在录取方法中明确表示学校在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育部有关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补充规定。

根据学校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并没有对外校生的歧视性规定。

2、关于复试:

原则上实行差额复试。复试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是硕士研究生录取的必要环节,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时间、地点、办法、程序将于3月份在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或南开大学各学院网上公布。参加管理类联考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总成绩。

附图为南开大学主教学楼。


拓展资料:

南开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南开大学入选首批2011计划、111计划、珠峰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科门类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等,是学府北辰之一。

截至2018年5月,南开大学占地445.19万平方米,其中八里台校区占地122.50万平方米,津南校区占地245.89万平方米,泰达学院占地6.7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194.00万平方米。

南开大学有专业学院26个,本科专业8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不在一级学科覆盖下的二级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8个,有专任教师2046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6568人,其中本科生15120人,硕士研究生8065人,博士研究生3383人。


南开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南开大学-网络

阅读全文

与南开大学研究生学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0132014南开大学国家奖学金名单 浏览:560
专升本考生考研复试 浏览:354
研究生给导师写自荐信被婉拒了怎么回复 浏览:470
2020中科大非全日制分数 浏览:747
江西非全日制研究生 浏览:1
2016全日制自考学校 浏览:86
考研广播电视学分数线 浏览:465
研究生什么年龄能考试 浏览:580
中科院大学研究生考试培训 浏览:43
全日制大专免考免试入学 浏览:943
考研在学校租房子 浏览:543
上海全日制专升本报名 浏览:924
事业单位必须是全日制学历吗 浏览:233
出国读研澳洲 浏览:340
金融研究生考英语考试 浏览:43
云南大学研究生比较好的专业 浏览:32
本科生考在职研究生报考时间 浏览:173
密码学专业考研科目 浏览:996
工程学院针对的考研的学校有哪些 浏览:982
研究生考试366分 浏览: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