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全碩論文 >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

發布時間:2021-01-17 03:50:41

『壹』 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是哪一年頒布的

2003年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2004年海南、山東、廣東、寧夏第一批進入新課改省份,2005年江蘇進入新課改。2007年海南、山東、廣東、寧夏四省份開始第一次新課改高考。

『貳』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什麼時候頒布的

2003年頒布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准,2004年海南、山東、廣東、寧夏第一批進入新課改省份,2005年江蘇進入新課改。2007年海南、山東、廣東、寧夏四省份開始第一次新課改高考。

『叄』 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程的理念主要內容有哪些

本書是「走進課堂——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設計與評析叢書」之一,收錄了依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以及參考人教社版教材相關內容所設計和實施的30個教學案例及其點評。

案例結構包括:教學內容分析與學生學習情況分析、設計思想、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選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反思等。

案例內容涉及: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稅收及其種類、提高效率公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人民的政府、體味文化、傳統文化繼承發展、文化創新、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精神、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認識運動把握規律、意識的作用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社會歷史的主體、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等主題。

作者力圖通過來自課改一線教師的鮮活的教學案例,反映新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中對實際問題的研究和解決,其中的經驗、做法、成果,可供高中新課程實驗區同行參考借鑒。

本書適合作為高中新課程實驗區思想政治課教師培訓教材,也適合關注高中思想政治課改革與建設的教研人員閱讀參考。

(3)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擴展閱讀:

高中思想政治課新課程前言:

課程教學實施是落實高中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發展學生的潛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在課程教學實施中,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體現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廣大一線教師努力踐行新課程的理念,改變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對教材、學生學習及教育資源開發與利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面對新課程,一線教師仍有許多問題和困惑,例如,為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怎樣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如何設計有效的教學過程、教學活動與教學方法,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等等,教師迫切需要得到引導和幫助。

為了幫助廣大一線教師理解和實施新課程,深入研討新課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分享教師們的教學研究成果,引領高中新課程實驗健康深入的推進。

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組織開展了全省優秀教學設計與實施案例的徵集和評選活動,面對來自課改一線教師紛至沓來的教學案例,我們欣喜地看到他們積極實踐、勇於創新,涌現出許多鮮活經驗,我們從中精選出各學科優秀者,匯編成叢書,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肆』 如何實施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准

課程標准,是編寫教材、進行教學和評價的基本依據。准確、全面理解和把握課程標准,是順利推進課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礎。下面,我就課程標準的學習,談談個人的認識。

一、如何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性質

從核心價值來看,這是一門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的課程;從基本內容來看,這是一門提高認識、參與當代社會生活能力的課程;從培養目標來看,這是一門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課程。因此,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定位,既需要在學科系統中把握,又需要在德育系統中把握。

作為學科課程,思想政治課是集理論教育、社會認識和公民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課程,相對於一般學科課程,既具有更為寬泛的學科背景;又具有更為重要的德育功能。它的設置,是其他任何課程都替代不了的,也是其他國家的課程所無法類比的。

作為德育課程,應該說,它是學校德育工作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不同於一般德育工作的課程
特點。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就要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使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都成為德育的重要載體。在這
中間,本課程起著奠基和導航作用,但不能包攬全部德育任務。

總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設置,集中體現了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根本方針、根本目標、根本任務、根本途徑和根本舉措。我們應該從這個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課的性質。

二、課程標準的研製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啟動的

(一)從客觀形勢的變化發展來看

正如課程標準的前言所說:「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
段。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帶來深刻影響;世界多極
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使我國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而對於思想政治課的建設來說,最重要的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
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如何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立足於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的發展階段,著眼於增強課程目標和內容的時代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無疑是當前課程建設的主要任務。在這一
宏觀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有關文件,都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今年2月26日頒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再次專門提出了「加快中小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的改進和建設」,「努力建構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
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的要求。

(二)就課程自身存在的問題而言

各級有關領導在各種場合作出過重要概述。如:「現行課程設置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現在繁、難、
偏、舊。」「中小學德育已成為基礎教育中的一個十分薄弱的環節,主要表現在:在內容上存在成人化、簡單化傾向,不符合認知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思想
和生活相脫節;在方式方法上,未能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把知識傳授與行為養成結合起來,存在教與學、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現象。」

由此可見,客觀形勢的發展和課程自身存在的問題,使思想政治課的改革勢在必行。

三、研製思想政治課程標準的主要依據和要求是什麼

(一)以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學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為依據,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首先要牢牢把握本課程特有的性質和價值,及其目標設置與實施的基本原則和要求。比如,在處理知
識點與思想政治觀點的關系時,要堅持思想政治觀點統領知識點的原則,知識點的選擇要服從並服務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設置;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
時,要緊密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與時俱進,把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課程的核心內容;要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德育資源,體
現高中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特點;既要保持與義務教育階段德育課程的銜接關系,又要區分與高校政治理論課的遞進層次,貫徹整體建構適應21世紀發展需
要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的思路。

(二)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為依據,跟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

所謂「跟進」,就是要體現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要
求,以利於改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比如,要強調教學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的聯系,關注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其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
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自主獲取新知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要改變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和學科體
系的現狀,處理好生活主題與學科知識、生活邏輯與理論邏輯的關系,堅持以生活邏輯為主線,避免用理論邏輯打亂生活邏輯。

(三)以《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為依據,體現本課程的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

教材要切合高中課程的階段特點,合乎高中課程方案對本課程的定位及其模塊式建構方式。比如,在
把握本課程在「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中應具有的學科價值的同時,更要凸顯本課程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功能和視角;在進一步提供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內
容的同時,要更為注重當代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的知識的應用,注重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學生自主選擇和人生規劃的能力培養。

總之,體現德育課程的性質要求,表達課程改革的基本追求,反映高中階段的教學特點,是整個研製過程中我們始終關注的因素。

四、課程理念:我們的追求是什麼

理念之一

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教育與把握時代特徵相統一,就是要體現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必須貫徹「少而精,講管用的」原則。

⊙力求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採用馬克思主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

理念之二

加強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導與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相結合,就是要處理好「堅持灌輸」與「講求實效」的關系。

⊙加強「引導」,首先要鮮明地提供正確的價值標准,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

⊙注重「特點」,就是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高中學生群體的原則。

理念之三

建構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這是課程整合的追求。

⊙這種課程,強調學生從現有知識經驗出發,自主獲取新知識的過程與方法。

⊙這種課程,主張用富有意義的案例來呈現問題,提供問題發生的情境和分析問題的思路,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

⊙這種課程,注重認知工具的給予,注重學生生活邏輯的主導,以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的和諧發展。

⊙這種課程,體現基礎性與選擇性的統一,既堅持綜合素質的培養,又提供基於興趣、情趣、志趣進行自主選擇的機會。

理念之四

強調課程實施的實踐性和開放性,這是課程實施的追求。

⊙切實加強實踐環節。不斷拓展和更新課程資源,給學生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使他們具有走進社會、面對挑戰、規劃人生的真實本領。

⊙從以「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為中心。比如,提出有意義的問題,促進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提供機會,使學生能夠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控。

⊙倡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比如,設計真實的、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引導和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使他們感悟讀書是學習、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

⊙創建學習共同體。鼓勵師生之間相互信賴,平等溝通;學生之間樂於分享、勇於參與、尋求共贏,使他們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實現發展。

理念之五

建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這是改進課程評價的追求。

⊙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排隊,而是為了發展。

⊙探討對思想政治素質進行評價的途徑。

⊙探討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的方法。

⊙探討學生、教師和家長共同參與評價的方式。

⊙探討多種多樣的評價形式。

總之,課程理念表達了課程的追求,反映了研製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

五、課程設計思路之一:如何理解「課程模塊」的建構方式

課程模塊,作為建構高中課程體系的基礎,來自《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規定。其基本點包括: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思想政治課被列為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中的科目;各科課程都包括必修和選修兩部分。

就課程模塊而言:模塊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體系;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整合學生經驗和相關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每一模塊都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與建議。

顯然,所謂模塊,不是固有的知識體系,而是課程意義上的模塊。針對不同模塊,可以形成不同組
合,它有利於學生形成不同的認知模式,不同的知識系統,能夠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及其能力趨向,為不同學生的發展打下不同的基礎。所以,從技術層面上講,如
何深入理解模塊式建構方式,對於把握我們的課程標准,也是至關重要的。

六、課程設計思路之二:如何把握必修課的基本框架

根據課程性質和課程理念,從總體上把握必修課的框架設計思路有三個基本點。

⊙從課程性質上看,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教育是課程的本質特徵。

⊙從課程理念上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統領課程內容目標的靈魂。

⊙從課程理念上看,以生活邏輯為主線是整合課程內容的方法論基礎。

據此,必修課程共設四個課程模塊。即: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
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與哲學)。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別講述經濟、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領域的常識,以對應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
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的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的意義,是整合這三個課程模塊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學知識則是上述三個模塊內容目標的支撐,即認識經濟、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領域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求真務實,集中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與歷
史唯物主義的科學精神,是整合這個課程模塊的核心概念。

圖示:

上述四個課程模塊的構建,至少有如下幾個特點。

其一,反映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統領課程內容目標的靈魂

⊙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以「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為統領。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以「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統領。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以「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為統領。

⊙思想政治4(生活與哲學):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為統領, 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其二,涵蓋了當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它保存了現行高中思想政治課經濟常識、哲學常識、政治常識的基本內容和要求,較好地處
理了與傳統課程設置及其經典教學內容的繼承關系。另一方面,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來看,它有利於貫徹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協調
發展的精神;從學生現實生活的需要來看,它為學生參與經濟、政治、文化生活提供相關知識和技能,展示了高中思想政治課建設與時俱進的新面貌。

對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單獨設置「文化生活」課程模塊,主要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從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看: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的重要標志。

⊙從貫徹十六大精神看: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加強以思想道德建設為重點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

⊙從「三貼近」的要求看:文化現象業已成為當前學生關注的焦點:他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文化需求日益強烈,生活中的沖突也越來越多地表現在文化層面。

⊙從進一步充實德育課程的內容目標看:用先進文化、民族精神教育學生,不僅體現了文化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重要領域的時代意義,而且更加凸顯了本課程特有的德育性質和價值,對於加強和改進高中學生思想道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其三,貫徹了整體規劃學校德育課程體系的思路

以思想政治觀點為統領,基於生活主題,尋求學科知識的支撐,遵循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具體到
抽象的路線,這是整合各模塊內容的共同要求。在我們看來,正是這一特點表明,本課程的建構既保持了同初中思想品德課的系統聯系,又體現了以初中教學為起
點,在避免內容重復的前提下建立內容目標的遞進關系;它的某些內容雖與高校課程有所重復,但其程度、范圍和組織方式上都有明顯的區別,而不是高校政治理論
課的「壓縮餅干」。簡言之:每個課程模塊,都有相應學科的知識背景,這顯然是與初中課程組織方式的根本不同之處;同時它又不以學科體系作為邏輯框架,這又
是與高校課程的根本不同之處。

圖示:

七、課程設計思路之三:如何理解和把握選修課的設置

總的來講,選修課程是在本課程的總體框架中,為所有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更大范圍和程度上,為
他們提供所需要的相關課程。對此,需要明確的是,作為「體現課程選擇性的主要環節」,選修課的設置固然要基於學生未來不同發展方向的實際需要,但就其選擇
性而並不具有硬性「分流」的意義,而是基於學生情趣、興趣、志趣方面的選擇。據此,我們確定選修課的思路有兩個基本點。

一是從選擇性的意義上看,課程模塊的設置,應主要著眼於三個方面的要求

⊙既考慮到學生繼續升學後的專業發展方向的選擇(比如,《經濟學常識》),又考慮到部分學生畢業後的就業需求(比如,《生活中的法律常識》)。

⊙既體現本課程作為德育課程的特有性質(比如,《公民道德與倫理常識》),又反映本課程在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中的特有價值(比如,《科學思維常識》)。

⊙既要支持學生發展的先進性要求(比如,《科學社會主義常識》),又要兼顧學生發展的廣泛性要求。

二是 「基於必修課程教學的延伸和擴展」

從把握課程在教學層次上的定位來看,課程模塊的呈現,主要考慮了兩方面關系。

⊙相對於大學對應學科的課程,本課程為了淡化學科的體系結構,一律採用「專題」的組織方式,並多採用 「史論結合、事論結合」的敘述方式,更多地反映學生對有關「問題」的關切,並以此作為建立課程框架的基礎。

⊙相對於必修課的框架設計,它會更依賴相關學科的理論邏輯,更顯現學科的「專業拓展」特徵,也更具「探究性」的色彩。

八、課程目標:怎樣體現課程性質和理念

首先,課程目標集中表達了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性質

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表達課程目標,是這次課程改革各科都遵循的規范。它反
映了由過去過於注重知識傳授和學科體繫到現在更為注重學生能力發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的轉變。但如何在課程內容的整合過程中處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
無疑也是建立課程框架的必要前提。就本課程而言,我們考慮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其次,課程目標的表達反映了德育內容的整合原則

⊙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德育內容的類別之分,它們之間具有不可替代性。

⊙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類型德育內容的內在聯系,它們之間具有不可分割性。

⊙思想政治教育對其他類型的德育內容和目標,具有第一選擇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與其他德育類型的內部,都存在高低層次的劃分。

⊙把類型之間的互補關系、層次之間的遞進關系聯系起來考慮,有利於教學的綜合效應,整體規劃課程體系。

與過去相比較,把握課程目標的基本點是:

⊙在內容選擇上:過去是學科概念決定知識點,現在是思想政治觀點決定知識點。

⊙在組織方式上:過去只遵循理論邏輯,現在不違背理論邏輯,更合乎生活邏輯。

九、從方法論的意義上看,確定和表達內容標準的要求是什麼

一是為了體現課程性質、貫徹課程理念、落實課程目標,如何實現生活主題、學科知識與價值觀三者的結合,是確定和表達每個模塊內容標准所共同面對的問題。既要反映它在「人文與社會」學習領域中的意義和價值,又要反映它在德育課程系統中的任務和目標。

以「經濟生活」為例:

二是我們所規定的目標和內容,既要為所有學生的終身發展打造共同基礎,又要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發掘各自的潛力,表現出更高的學習水準;既要體現國家的統一要求,又要兼顧地區的差異性,為課程的實施提供更大的選擇空間。

十、怎樣理解和把握確定必修課程各模塊內容目標的基本思路

思想政治1:經濟生活

新課程將以「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思想為統領,以市場經濟的運行為背景,圍繞
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經濟現象和行為,著眼於各種市場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的表現,如政府、企業、消費者、經營者、勞動者、投資者、納稅人等,解析其各
自的行為、作用和價值取向,由此提供富有應用性的知識,並從中引申出相關的道德意義、思想政治觀點和經濟學原理。

把握這一思路的要點是:體現經濟生活以人為本的理念,結合學生的生活,關切合乎學生認識事物的
邏輯和實際需要,從而使他們更能品味到經濟知識的有用性、經濟思想的科學性、道德教育的實在性,進而領悟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堅持以經濟
建設為中心,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等重要的思想政治觀點。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新課程將以「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思想為統領,以學生能夠感受到並
能夠參與進去的政治生活為起點,著眼於公民參與民主政治所應有的文化素養,著眼於現實生活中公民與政府之間的關系,說明人民享有和行使民主權利的意義,感
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意義和價值。在此基礎上,強調我國的政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保障,也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特徵,進而了解中國在國際社
會的地位、作用、影響和主張,認識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和中國的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把握這一思路的要點是:以公民政治文化素養的提高為著力點,以正確政治觀點的形成為目標,促使
學生思考有序政治參與、行使民主權利的具體過程與方法。其中,特別強調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貫穿著「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
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的思想。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新課程將以「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的思想為統領。圍繞人在文化生活中全
面發展的主題,講述文化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文化生活與政治、經濟生活的關系,說明文化對個人和國家發展的意義;以文化在繼承、交融與創新中傳承為主題,講
述傳統文化的作用與價值,新文化的產生、先進文化的發展的原因與意義;以弘揚中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為主題,講述中華文化的價值與中華民族精神的特點,特
別強調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時代意義;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主題,從當代學生文化生活的選擇出發,講述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和要求,特別強調思想道
德建設和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深遠意義。

把握這一思路的要點是:課程所使用的文化概念,以十六大有關文化建設的提法和要求為基本依據;
課程所強調的文化的力量,實質上是精神的力量。「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
化,以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的要求,這是課程全部目標設置與實施的核心內容。

思想政治4:生活與哲學

新課程將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為統領,將辯證唯
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講述,融入以生活實踐為基礎的體系結構中,一以貫之,這是本課程框架的基本特徵。從四個單元的構成來看,學生的生活關切和
需要是基礎,如生活的結晶、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智慧、生活的選擇。在這一凸顯生活實踐線索的架構中,教材講述了哲學的基本問題,實踐的觀點,矛盾分析的方
法,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人民是歷史的主人,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等內容,既引導學生領悟並用其觀察世界、分析事物、解決問題,又引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進
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

把握這一思路的要點是:走出以往課程的學科框架,以「求真務實」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的科學精神為主導,以當前經濟、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問題和事例為基礎,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和方法,集中進行「三觀」教育。這既是體現「模塊式」課程整
合的特定要求,又是體現本課程進行理論教育的特定要求。

閱讀全文

與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標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32014南開大學國家獎學金名單 瀏覽:560
專升本考生考研復試 瀏覽:354
研究生給導師寫自薦信被婉拒了怎麼回復 瀏覽:470
2020中科大非全日制分數 瀏覽:747
江西非全日制研究生 瀏覽:1
2016全日制自考學校 瀏覽:86
考研廣播電視學分數線 瀏覽:465
研究生什麼年齡能考試 瀏覽:580
中科院大學研究生考試培訓 瀏覽:43
全日制大專免考免試入學 瀏覽:943
考研在學校租房子 瀏覽:543
上海全日制專升本報名 瀏覽:924
事業單位必須是全日制學歷嗎 瀏覽:233
出國讀研澳洲 瀏覽:340
金融研究生考英語考試 瀏覽:43
雲南大學研究生比較好的專業 瀏覽:32
本科生考在職研究生報考時間 瀏覽:173
密碼學專業考研科目 瀏覽:996
工程學院針對的考研的學校有哪些 瀏覽:982
研究生考試366分 瀏覽: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