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研怎麼讀
拼音:yán,yàn
部首:石,四角碼:11640,倉頡:mrmt
86五筆:dgah,98五筆:dgah,鄭碼:GAE
統一碼:7814,總筆畫數:9,筆順:132511132
釋義:
[ yán ]
研究:鑽研。研習。
[ yàn ]
同「硯」。
(1)風研怎麼讀擴展閱讀
一、研的筆畫
二、研組詞
鑽研、研讀、研究、研製、研討、研習、調研、研磨、研判、科研、研發、研巧、研精、研綜、研芳、研辨、研田,部分詞語解釋:
1、研讀:[yán dú]
鑽研閱讀:研讀史書。
2、鑽研:[zuān yán]
深入研究:鑽研理論。鑽研業務。刻苦鑽研。
3、研製:[yán zhì]
研究製造:研製新產品。
4、研究:[yán jiū]
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質、規律等:研究語言。學術研究。調查研究。
5、研討:[yán tǎo]
研究和討論;研究探討:研討會。深入研討其發展規律。
㈡ 讀研究生怎麼讀
1,先報名,參加研究生考試(初試)。每年1月初考試。
2,初試成績達到報考學校的復試分數線,參加復試。每年3-4月復試。
3,復試通過,准備9月份入學。
4,9月份到第二年1月份,秋季學期,上課
5,3月份到7月份,春季學期,上課
6,9月份到12月份,秋季學期,准備開題報告,12月份,開題報告答辯
7,3月份到7月份,春季學期,做論文課題,6月份,中期檢查答辯
8,9月份到12月份,做論文課題,准備畢業論文,12月份,畢業論文答辯
9,1月份,第一批畢業生派遣
10,3月份,第2批畢業生派遣
㈢ 研究生該怎麼讀
(一)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製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你的論文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認識到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著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做為研究生不再是對於各種新奇的課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裡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裡面都應該要有一個關注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大學生時代是因為你要盡量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論文,那篇論文是你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二)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跨越一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你未來的成敗。我也在台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一個領域和選對一個問題是成敗的關鍵,而你自己本身必須是帶著問題來探究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為你不再像大學時代一樣泛濫無所歸。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一個有興趣與關注的主題為出發點,來探究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循環。由於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周報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裡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復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為讀了一個叫做馬亨教授的教科書而去美國柏克萊大學念書,去了以後才發現,這個老師只給他一張支票,跟他說你要花錢你盡量用,但是從來不教他任何東西。可是隔壁那個教授,老師教很多,而且每天學生都是跟著老師學習。他有一次就跟那個老師抱怨:「那你為什麼不教我點東西呢?」那個老師就說:「如果我知道結果,那我要你來這邊念書做什麼?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要我們共同探索一個問題、一個未知的領域。」他說其實這兩種教法都有用處,但是他自己從這個什麼都不教他,永遠碰到他只問他「有沒有什麼新發現」的老師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長。所以這兩方面都各自蘊含深層的道理,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個方式結合起來。我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就是強調在這個階段,學習是一種「self-help」,並且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self-help」,而不能再像大學時代般,都是純粹用聽的,這個階段的學習要基於對研究問題的好奇和興趣,要帶著一顆熱忱的心來探索這個領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個重要的階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一根針,學會綉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一個標准上,而這一個標准就是你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去讀書,你會覺得我這一篇論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個問題的人相比較。我想即使在非一流大學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你的標准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裡面。你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才算達到的標准,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身為老師你要怎麼訓練研究生。我認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訓練,哪怕是自然科學的訓練,到研究生階段應該更像師徒制,所以來自個人和老師、個人和同儕間密切的互動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學部坐在那邊單純聽課,聽完就走人是不一樣的,相較之下你的生活應該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識與解答相結合,並且你往後的生活應該或多或少都和這個探索有相關。
(一)善用與老師的夥伴關系,不斷Research我常說英文research這個字非常有意義,
search是尋找,而research是再尋找,所以每個人都要research
,不斷的一遍一遍再尋找,並進而使你的生活和學習成為一體。中國近代兵學大師蔣百里在他的兵學書中曾說:「生活條件要跟戰斗條件一致,近代歐洲凡生活與戰斗條件一致者強,凡生活與戰斗條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這個來說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條件與你的戰斗條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著老師與同學共同成長的,當中你所聽到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帶給你無限的啟發。
回想當時我在美國念書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隨便在樓梯口碰到任何一個人,他都有辦法幫忙解答你語言上的困難,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臘文……
所以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不單只是你的老師,還包括所有同學以及學習團體。你的學習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當我看到有學生呈現被動或是懈怠的時候,我就會用毛澤東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來跟他講:「作研究生不是請客吃飯。」
(二)藉由大量閱讀和老師提點,進入研究領域
怎樣進入一個領域最好,我個人覺得只有兩條路,其中一條就是讓他不停地念書、不停地報告,這是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後不知不覺學生就會知道這個領域有些什麼,我們在不停念書的時候常常可能會沉溺在細節里不能自拔,進而失去全景,導致見樹不見林,或是被那幾句英文困住,而忘記全局在講什麼。藉由學生的報告,老師可以講述或是釐清其中的精華內容,經由老師幾句提點,就會慢慢打通任督二脈,逐漸發展一種自發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知道碰到問題可以看哪些東西。就像是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我修過一些我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的國家歷史,所以我就不停地念書、不停督促自己吸收,而老師也只是不停地開書目,運用這樣的方式慢慢訓練,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時,我發現自己仍然有自我生產及蓄發的能力,因為我知道這個學問大概是什麼樣的輪廓,碰到問題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詢相關的資料。所以努力讓自己的學習產生自發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漸進地練習論文寫作
到了碩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學位論文,而不管是碩士或博士論文,其規模都遠比你從小學以來所受的教育、所要寫的東西都還要長得多,雖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論文情況是如何,但是史學的論文都要寫二、三十萬字,不然就是十幾二十萬字。寫這么大的一個篇幅,如何才能有條不紊、條理清楚,並把整體架構組織得通暢可讀?首先,必須要從一千字、五千字、一萬字循序漸進的訓練,先從少的慢慢寫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到可以從一萬字寫到十萬字。這么大規模的論文誰都寫得出來,問題是寫得好不好,因為這么大規模的寫作,有這么許多的腳注,還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論述一體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銅錢;是一間大禮堂,而不是一間小小分割的閣樓。為了完成一個大的、完整的、有機的架構模型,必須要從小規模的篇幅慢慢練習,這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因為受計算機的影響,我發現很多學生寫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寫論文時很重要的一點是,文筆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導原則,經過慢慢練習會使你的文筆跟思考產生一致的連貫性。我常跟學生講不必寫的花俏,不必展現你散文的才能,因為這是學術論文,所以關鍵在於要寫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筆當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個人的生命一樣,英文叫style,
style
本身就像個人一樣帶有一點點天生。因此最重要的還是把內容陳述清楚,從一萬字到最後十萬字的東西,都要架構井然、論述清楚、文筆清晰。
我在念書的時候,有一位歐洲史、英國史的大師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經過世了,曾經有一本書訪問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學家,我記得他在訪問中說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話,他說他英文文筆相當好,所以他一輩子沒有被退過稿。因此文筆清楚或是文筆好,對於將來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內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達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這里不是講究漂亮的style
,而是論述清楚。
㈣ 研究生怎麼讀
同學們考研時總是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或是為了更高的學術追求,或是為了提高未來就業競爭力,但是很少有同學認真思考研究生在讀過程中要實現什麼目的,大家即將踏入人生的一個新階段,你想好研究生要怎麼讀了嗎?
1、研究生學習的目的
研究生學習最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單純的學習知識。所謂的能力,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初級的,應該是本科生應該具備的,或者是工作一年的本科生應該掌握的。能夠完成別人分配給你的任務。
分析問題的能力是高一個檔次的能力,在一定的任務分派給你之後,分析問題的框架結構,能夠把大塊的問題分解成小塊的問題,然後各個解決。
提出問題的能力,應該是較高的能力,針對博士生。具有該種能力,應該能從具體的現實中提取出共性的問題,或者說能夠對現實的問題模型化。
在研究生的學習階段,要重視自己的能力培養。並且要明白,對於知識不要貪多。在研究生階段是通過做項目來學習的,而不是通過書本的東西來學習的。
所謂的知識的學習,是要在做項目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在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的。一定不要為了學習知識而學習。不要盲目的和其它同學攀比,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而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即使你書本學的好,可是還是不能解決問題,那不能算你學會。
在研究生階段,有可能你做的項目不是你喜歡的,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也可能現在做的項目並不是現在業界的熱點,是一些冷門的項目。
但並沒有關系,你一定要認真,投入的做這個項目,因為我們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學習這點知識,而是想通過這個項目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習解決,分析,提出問題的方法。所以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要懂得珍惜,合理利用。
2、研究生學習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在做項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詳細的記錄,總結文檔。按時間的順序,有如下的過程。首先,在項目入手的時候,一般人會感到很困難,問題很多,無從下手。
這時候,一定要爭取把問題描述清楚。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清楚自己為什麼無從下手,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自己打算如何解決。
因為很多時候,等你做完整個項目之後,很難回憶起當初是什麼問題阻擋了自己。並且到時候會覺得很多問題是理所當然的。這個過程的確是很難的,因為自己並不明白這個問題是什麼,卻要把它清楚的記錄下來。
但無論這個問題多困難,一定要硬著頭皮做下來,因為這個過程是培養你表達能力,提出問題的過程。
在做項目的過程中,需要隨時記錄做項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自己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不要因為自己覺得簡單,或者當時覺得沒有必要而不記錄。也不要因為覺得浪費時間而不記錄。
文檔記錄其實主要是記錄那些獨特的東西。至於什麼算獨特的東西,這個就是說不是常規的,哪怕只有一丁點的不同常規也算是獨特,什麼不算獨特,這就需要自己不斷的提高。但是開始還是細致一些為好。
在記錄文檔的時候,要把潛在的讀者當「白痴」,所以自己要以最易懂的表達方式和語言來記錄這些問題。最開始的時候不要怕麻煩。提高總是循序漸進的,收獲也是一步步來的,所以從基礎開始,做好文檔的總結。
3、全局觀點
在做項目的時候應該有全局觀點,並且要把目的與過程分開。你應該清楚的知道自己現在從事的部分的目的是什麼,最好能用簡短的一兩句話描述清楚的。而過程是指你為了完成完成實現這個目的,所採用的手段,方法,步驟。
4、表達能力相關
對於做技術的同學,在陳述自己項目的時候,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描述問題,把問題描述清楚,這個問題就是你所研究的東西。
然後再陳述自己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包括如何分析如何提出解決方法,如何執行自己的方法,如何克服過程中的困難(也就是新的問題)。
按這個流程,可以突出的表現自己的工作,也能把自己的思路理的很清。其中關鍵的一環,就是問題的描述。一定要能夠,並善於描述,總結問題。這些問題的的確確需要自己的鍛煉,不要只是感覺自己會了,其實還是要實踐的。
㈤ 研杵 研缽怎麼讀
yan第二聲
chu第三聲
yan第二聲
bo第一聲
㈥ 研究生的研怎麼讀
研究生的研怎麼讀
研
拼 音 yán yàn
部 首 石
筆 畫 9
釋義
[ yán ]
1.細磨(mó),碾:~磨。~葯。~墨。
2.深入地探求:~究。鑽~。~京練都(dū)(晉代左思作《三都賦》構思了十二年,後遂用「研京練都」形容經年累月地構思文章)。
[ yàn ]
古同「硯」,硯台。
㈦ 研字怎麼讀
研拼音:
[yán,yàn]
研_網路詞典[釋義][yán]1.細磨(mó),碾:~磨。~葯。~墨。2.深入地探求:~究。鑽~。~京練都(dū)(晉代左思作《三都賦》構思了十二年,後遂用「研京練都」形容經年累月地構思文章)。
[yàn]古同「硯」,硯台。
㈧ 研缽怎麼讀
yanbo 第1個2聲 第2個1聲
㈨ 聽說軟風研究社衛生巾是一體成型技術,用起來感覺怎麼樣
謝邀,pick這個軟風研究社,這個姨媽巾一直都在用,我之前看了個科普,劣質絨毛漿製成的衛生巾,會有很多毛絮,毛絮上附著很多細菌棉絮如果飄進身體也是很難排出來的,而經期是女生抵抗力最弱的幾天,很容易被感染。軟風研究社這個是零絨毛漿,是沒有毛絮的,咋說呢,就是它的內芯是一個整體,就是一張薄薄的紙,不會一動就飄出好多毛毛絮絮。更安全更衛生。
㈩ 研究生該怎麼讀
(一)選擇自己的問題取向,學會創新 你一旦是研究生,你就已經進入另一個階段,不只是要完全樂在其中,更要從而接受各種有趣的知識,進入製造知識的階段,也就是說你的論文應該有所創新。由接受知識到創造知識,是身為一個研究生最大的特色,不僅如此,還要認識到自己不再是個容器,等著老師把某些東西倒在茶杯里,而是要開始逐步發展和開發自己。做為研究生不再是對於各種新奇的課照單全收,而是要重視問題取向的安排,就是在碩士或博士的階段裡面,所有的精力、所有修課以及讀的書裡面都應該要有一個關注的焦點,而不能像大學那般漫無目標。大學生時代是因為你要盡量開創自己接受任何東西,但是到了碩士生和博士生,有一個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論文,那篇論文是你個人所有武功的總集合,所以這時候必須要有個問題取向的學習。 (二)嘗試跨領域研究,主動學習 提出一個重要的問題,跨越一個重要的領域,將決定你未來的成敗。我也在台大和清華教了十幾年的課,我常常跟學生講,選對一個領域和選對一個問題是成敗的關鍵,而你自己本身必須是帶著問題來探究無限的學問世界,因為你不再像大學時代一樣泛濫無所歸。所以這段時間內,必須選定一個有興趣與關注的主題為出發點,來探究這些知識,產生有機的循環。由於你是自發性的對這個問題產生好奇和興趣,所以你的態度和大學部的學生是截然不同的,你慢慢從被動的接受者變成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並學會悠遊在這學術的領域。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先生,得了諾貝爾獎。他曾經在中研院的周報寫過幾篇文章,在他的言論集裡面,或許各位也可以看到,他反復提到他的故事。他是因為讀了一個叫做馬亨教授的教科書而去美國柏克萊大學念書,去了以後才發現,這個老師只給他一張支票,跟他說你要花錢你盡量用,但是從來不教他任何東西。可是隔壁那個教授,老師教很多,而且每天學生都是跟著老師學習。他有一次就跟那個老師抱怨:「那你為什麼不教我點東西呢?」那個老師就說:「如果我知道結果,那我要你來這邊念書做什麼?我就是因為不知道,所以要我們共同探索一個問題、一個未知的領域。」他說其實這兩種教法都有用處,但是他自己從這個什麼都不教他,永遠碰到他只問他「有沒有什麼新發現」的老師身上,得到很大的成長。所以這兩方面都各自蘊含深層的道理,沒有所謂的好壞,但是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這兩個方式結合起來。我為什麼講這個故事呢?就是強調在這個階段,學習是一種「self-help」,並且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self-help」,而不能再像大學時代般,都是純粹用聽的,這個階段的學習要基於對研究問題的好奇和興趣,要帶著一顆熱忱的心來探索這個領域。 然而研究生另外一個重要的階段就是 Learn how to learn ,不只是學習而已,而是學習如何學習,不再是要去買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而是要學習拿起那一根針,學會綉出一件漂亮的衣服,慢慢學習把目標放在一個標准上,而這一個標准就是你將來要完成碩士或博士論文。如果你到西方一流的大學去讀書,你會覺得我這一篇論文可能要和全世界做同一個問題的人相比較。我想即使在非一流大學也應該要有這樣的心情,你的標准不能單單只是放在旁邊幾個人而已,而應該是要放在領域的普遍人裡面。你這篇文章要有新的東西,才算達到的標准,也才符合到我們剛剛講到那張拉丁文的博士證書上面所講的,有所貢獻與創新。 身為老師你要怎麼訓練研究生。我認為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訓練,哪怕是自然科學的訓練,到研究生階段應該更像師徒制,所以來自個人和老師、個人和同儕間密切的互動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跟大學部坐在那邊單純聽課,聽完就走人是不一樣的,相較之下你的生活應該要和你所追求的知識與解答相結合,並且你往後的生活應該或多或少都和這個探索有相關。 (一)善用與老師的夥伴關系,不斷Research我常說英文research這個字非常有意義, search是尋找,而research是再尋找,所以每個人都要research ,不斷的一遍一遍再尋找,並進而使你的生活和學習成為一體。中國近代兵學大師蔣百里在他的兵學書中曾說:「生活條件要跟戰斗條件一致,近代歐洲凡生活與戰斗條件一致者強,凡生活與戰斗條件不一致者弱。」我就是藉由這個來說明研究生的生活,你的生活條件與你的戰斗條件要一致,你的生活是跟著老師與同學共同成長的,當中你所聽到的每一句話,都可能帶給你無限的啟發。 回想當時我在美國念書的研究生生活,只要隨便在樓梯口碰到任何一個人,他都有辦法幫忙解答你語言上的困難,不管是英文、拉丁文、德文、希臘文…… 所以能幫助解決問題的不單只是你的老師,還包括所有同學以及學習團體。你的學習是跟生活合在一起的。當我看到有學生呈現被動或是懈怠的時候,我就會用毛澤東的「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來跟他講:「作研究生不是請客吃飯。」 (二)藉由大量閱讀和老師提點,進入研究領域 怎樣進入一個領域最好,我個人覺得只有兩條路,其中一條就是讓他不停地念書、不停地報告,這是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最快,又最方便的方法,到最後不知不覺學生就會知道這個領域有些什麼,我們在不停念書的時候常常可能會沉溺在細節里不能自拔,進而失去全景,導致見樹不見林,或是被那幾句英文困住,而忘記全局在講什麼。藉由學生的報告,老師可以講述或是釐清其中的精華內容,經由老師幾句提點,就會慢慢打通任督二脈,逐漸發展一種自發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知道碰到問題可以看哪些東西。就像是我在美國念書的時候,我修過一些我完全沒有背景知識的國家歷史,所以我就不停地念書、不停督促自己吸收,而老師也只是不停地開書目,運用這樣的方式慢慢訓練,有一天我不再研究它時,我發現自己仍然有自我生產及蓄發的能力,因為我知道這個學問大概是什麼樣的輪廓,碰到問題也有能力可以去查詢相關的資料。所以努力讓自己的學習產生自發的延展性是很重要的。 (三)循序漸進地練習論文寫作 到了碩士或博士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完成一篇學位論文,而不管是碩士或博士論文,其規模都遠比你從小學以來所受的教育、所要寫的東西都還要長得多,雖然我不知道教育方面的論文情況是如何,但是史學的論文都要寫二、三十萬字,不然就是十幾二十萬字。寫這么大的一個篇幅,如何才能有條不紊、條理清楚,並把整體架構組織得通暢可讀?首先,必須要從一千字、五千字、一萬字循序漸進的訓練,先從少的慢慢寫成多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訓練到可以從一萬字寫到十萬字。這么大規模的論文誰都寫得出來,問題是寫得好不好,因為這么大規模的寫作,有這么許多的腳注,還要注意首尾相映,使論述一體成型,而不是散落一地的銅錢;是一間大禮堂,而不是一間小小分割的閣樓。為了完成一個大的、完整的、有機的架構模型,必須要從小規模的篇幅慢慢練習,這是一個最有效的辦法。 因為受計算機的影響,我發現很多學生寫文章能力都大幅下降。寫論文時很重要的一點是,文筆一定要清楚,不要花俏、不必漂亮,「清楚」是最高指導原則,經過慢慢練習會使你的文筆跟思考產生一致的連貫性。我常跟學生講不必寫的花俏,不必展現你散文的才能,因為這是學術論文,所以關鍵在於要寫得非常清楚,如果有好的文筆當然更棒,但那是可遇不可求的,文彩像個人的生命一樣,英文叫style, style 本身就像個人一樣帶有一點點天生。因此最重要的還是把內容陳述清楚,從一萬字到最後十萬字的東西,都要架構井然、論述清楚、文筆清晰。 我在念書的時候,有一位歐洲史、英國史的大師 Lawrence Stone ,他目前已經過世了,曾經有一本書訪問十位最了不起的史學家,我記得他在訪問中說了一句非常吸引人注意的話,他說他英文文筆相當好,所以他一輩子沒有被退過稿。因此文筆清楚或是文筆好,對於將來文章可被接受的程度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內容非常重要,有好的表達工具更是具有加分的作用,但是這里不是講究漂亮的style ,而是論述清楚。